

米其林一星餐廳元紀推出過半新菜,帶出台灣味的百變表情。
位於台中的「元紀・台灣菜」,去年試營運期間就摘得米其林一星,成為當年話題之一。今年 4 月,元紀自開幕後第一次更新菜單,28 道全新菜色就占了菜單的五、六成。
一如餐廳名稱,元紀將自己定位為「台灣菜」而非「台菜」,是因為餐廳的目標並非做經典台菜,而是重現台灣人從小吃到大的滋味——可能是地方美食,也可能是街頭小吃,再透過廚師的巧手重新揉塑,讓家鄉味出落得精緻脫俗。如釋放菜脯甘甜的「菜脯白玉燉鮮雞」、澎湖海鮮餐廳必吃的「金瓜米苔目」,都是在台灣人熟悉的風味基礎上,層層疊出豐富的層次變化。
不只有台灣味,元紀也援引其他菜系手法,如使用粵式釀餡技巧的「鳳翼乾坤蝦」、以上海醃篤鮮為概念的「鴨賞鹽滷豆腐」,它們展現了台灣食材的不同風情。
元紀行政主廚林菊偉、主廚張志民率領副主廚李彥錡、楊朝尹和廚房團隊,將味覺記憶化為一道道佳餚。在元紀,許多原料是由廚房自製,如「芥末椒鹽烏魚胗」的蒜粉、「客家炒粄條」和「鴨賞鹽滷豆腐」的蝦乾,都是廚師們自行處理原料,好讓滋味和香氣都達到顛峰狀態。
在元紀包廂和散座,各有不同用餐體驗:包廂提供菜色和價位有別的多款套餐。散座則可選擇「體驗式套餐」,從前菜、湯、家鄉菜、手路菜、主食和甜點共 6 種類別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菜色。

在元紀小吃區可選擇「體驗式套餐」,從菜單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前菜、湯、家鄉菜、手路菜、主食和甜點。
以茶佐餐,則是元紀的標誌性特色。元紀母集團寶元紀以豐富的頂級普洱收藏聞名,也有產自海拔 2,600 公尺以上高山茶區的鐵觀音,以及花香、蜜香、熟果香氣交織的東方美人等台灣好茶。依照用餐進程,元紀安排 3 道佐餐茶:「醒茶」搭配前菜,讓味蕾在茶香中甦醒。接下來,由「元茶」與料理相互輝映。最後,元紀熟普「怡茶」和甜點一起為這一餐畫下句點。
囊括五味的精緻前菜,「三代同堂」的湯品
在體驗式套餐中,同桌客人選的 5 道前菜,一個個盛在花形的彩碟一起上桌。「泡菜軟絲捲」將高麗菜汆燙後醃漬入味,再捲入小黃瓜絲、紅甜椒條、薑絲和軟絲條,咀嚼時能同時感受到清脆和 Q 軟的口感。「紅燒牛肉凍」靈感來自牛肉麵,把和牛頰和蔥、薑、八角等香料一起燉煮,再放涼成凍,上桌前淋上麻辣蒜末醬汁,冰涼的溫度裡蘊藏飽滿滋味。

「紅燒牛肉凍」靈感來自牛肉麵,同時兼具紅燒的飽滿滋味及肉凍的冰涼彈性。
「豌豆百合鴨賞」是副主廚李彥錡最喜歡的前菜,在簡單的搭配中表現許多台灣元素。用涼拌鴨賞的做法,加入帶脆度的百合,並用檸檬的酸提起鴨賞的味道,「這些食材很少配在一起,我自己非常喜歡這個味道。」
「菜脯白玉燉鮮雞」則是主廚張志民的心頭好。他先花 7、8 個小時熬出老母雞高湯,再加入干貝、菜脯和蘿蔔。「一般家裡燉的雞湯,可能就是單純的菜脯和蘿蔔的味道。我們把干貝加下去,整個雞湯的鮮味就起來了。」
這份湯品堪稱「三代同堂」,集結來自桃園龍潭、陳年 10 年和 3 年的兩種菜脯,再加入新鮮蘿蔔,讓湯頭裡融入蘿蔔不同程度的甘甜。另外,張志民也用了同樣帶醬香味的黑蒜呼應老菜脯,它的柔軟酸甜宛如果乾,為風味再添一道層次。

「菜脯白玉燉鮮雞」用兩種陳年老菜脯和新鮮蘿蔔,堆疊出新鮮蘿蔔的甘甜和發酵後的鮮味。
本地食材自成章法,廚師手路工夫讓味道說話
「鳳翼乾坤蝦」則跟上消費者對麻辣口味的愛好。將桂丁雞的二節翅去骨,釀入草蝦漿和花枝漿,下鍋酥炸。炸出酥脆表皮後,二節翅再和乾辣椒、青花椒、蔥段和花椒油一起炒香,不僅麻香辣味誘人,Q 彈的海鮮漿和包裹外層的鮮嫩雞肉創造口感對比,讓這道菜成為風靡各年齡層的菜色。

「鳳翼乾坤蝦」香氣誘人,麻度辣感又恰到好處,因此成為風靡各年齡層的菜色。
烏魚胗是烏魚的胃袋,「芥末椒鹽烏魚胗」將烏魚胗裹上自製粉漿炸至金黃,再撒上芥末椒鹽調味,一上桌就飄出宛如鹹酥雞般的香氣。外層麵衣酥脆噴香,調味秘訣來自廚房自製蒜粉。「外面的水洗蒜頭沒那麼香,所以我們自己剝蒜皮,自己烘乾又自己磨粉。」張志民說。爽脆的烏魚胗越嚼越香,是道特別下酒的菜色。

酥香的「芥末椒鹽烏魚胗」,風味亮點來自元紀廚房費工自製的蒜粉。
「韭菜鮮蚵捲」使用汆燙鮮蚵,以及豬五花肉及韭菜調成的肉餡,讓油脂感包覆鮮蚵。張志民提到,若鮮蚵捲事先包好冷凍存放,炸出來的味道和口感就略遜一籌,只能等客人點單後才現包現炸。附上的辣醬別具在地風情,是以台中知名的東泉辣醬為基底,並加入黃豆,讓辣醬帶有些許豆乳的溫潤風味。
「鴨賞鹽滷豆腐」用台灣食材重新演繹上海名菜醃篤鮮。這道菜的靈魂是湯底,將老母雞和鴨架熬煮 6 小時,以此高湯煮綿密的鹽滷豆腐,再加入爆香過的鴨賞和蝦乾悶煮。醃篤鮮用金華火腿加添鹹鮮,副主廚楊朝尹改用宜蘭鴨賞代替火腿,並加入自製蝦乾點綴海鮮香氣,為在地食材找到不一樣的表現方式。

「鴨賞鹽滷豆腐」重新演繹上海名菜醃篤鮮,改用宜蘭鴨賞代替金華火腿,並加入自製蝦乾點綴海鮮香氣。
餐桌流轉茶香,一盞茶也是一段風土旅程
在元紀的用餐過程中,茶香如影隨形。套餐起始的第一杯「醒茶」可選熱茶或冷泡茶,冷泡茶為嘉義阿里山高山烏龍,海拔 1,900 公尺的高度造就細緻優雅的香氣,冷泡又能激發出它獨特的水梨果香。入口的時候能品嚐到微微的果酸,正適合做為餐期的開場。

高山烏龍的優雅香氣和細緻果酸,正適合做為餐期的開場。
用完湯品之後,以「元茶」中的鐵觀音搭配接下來的熱菜。與常見的木柵鐵觀音不同的是,它來自海拔 2,600 公尺以上的華岡茶區,更加清爽且帶著高山氣韻。仍遵照鐵觀音傳統布包團揉、邊揉邊烘焙的製法,讓香氣帶著烘焙以及花果香,入口之後可以感受到弱果酸香的觀音韻。
最後的「怡茶」是寶元紀訂製的元紀熟普,茶葉來自雲南六大茶山的古樹喬木,於 2012 年製作,經過 13 年的存放及轉化之後,茶湯飄散著仙草香,入口又能感覺到如黑糖和桂圓的甜感及溫潤,適合與甜品一起享用。
歲著用餐的節奏更替茶品,讓茶成為餐飲體驗的一環,這正是寶元紀將茶融入生活的願景。在元紀,不只能品味茶師細心沖泡的精選茶品,包廂內也展示了不同形狀與年份的普洱茶磚。以餐廳為平台,讓更多人得以親炙這份由風土、時間和工藝孕育出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