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柑橘種類繁多,卻僅有瀕臨絕跡的「南庄橙」是全球獨有。果醬女王柯亞用它拿下世界大賽金獎,也帶它進入國際媒體的視野。
跟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簡稱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的腳步,及遠從英國而來的貴客——世界柑橘類果醬大賽裁判長 Dan Lepard——一同探訪南庄橙原棲地當天,我們自飄著細軟雨勢的台北啟程,帶著山區必定白霧繚繞、路跡亦將被水土濘溼的預想前往。
然而隨車程一里一里南移,天幕也一吋一吋透亮,好似山神知曉我們為何而來,並以溫暖而矜重的方式迎接。行經蜿蜒的大坪林道,抵達大坪登山口,一座緊挨著賽夏蓬萊部落的原始森林秘境,3 棵帶有珍貴復育意義的南庄橙果樹靜候於此。族人為入山儀式所備的敬天祭品中,除了常見的糯米糕與豬肉外,也有南庄橙的身影。
這個從未在島內鮮果市場露面的原生物種,究竟經歷什麼,而被「隱藏」了這麼久?
走入賽夏秘境森林,探訪一度消失的南庄橙果樹。
嘎達釉,消失的賽夏民俗寶物
在部落長老根誌優的帶領下,我們手持桂竹截短製成的天然登山杖,緩步走進自古做為賽夏成年禮考場、民族教育場域及藥草植物區,被視為「聖地」的中海拔原始林。望眼所及的植物皆有其應用方式:如猴歡喜樹皮可做染料,象徵母親之愛的葛藤花藥食兩用,密度甚高的冷清草則清熱解毒。
至於賽夏族語稱作「嘎達釉」(Katayoe')的南庄橙,在面臨開發壓力而消失前,也曾在此現蹤,更是全株可用的民俗日常寶物。果實搗碎後摻蜜拌勻,再用竹筒封存,是治咳良藥。或可自然燻乾磨粉,輕微感冒或胃口不佳時皆可使上力。果汁可代鹽,用以醃漬肉類延長保存時效。嫩葉集結後可泡茶。就連枝幹上不討喜的尖刺,也能成為吹箭原料。
南庄橙是全株可用的自然寶物,從嫩葉、果實到枝幹的尖刺,都找得到飲食與生活用途。
如此實用的南庄橙,卻因生長在與人類居住環境距離過近的淺山地區,在土地開墾過程中被犧牲。又因其口感極酸、尾韻帶苦、枝幹多刺的特性而不得寵,這麼一「出走」,就是近 50 年的光陰,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甚至將之認定為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2017 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列為數據缺乏(Data deficient, DD)的物種。
台灣獨有,重返部落「橙」家立業
放眼台灣,僅有 4 種野生柑橘屬植物:中低海拔的台灣香檬(Citrus depressa),又名「橘柑」、生長於低海拔的立花橘(Citrus tachibana),蘭嶼酸橙(Citrus aurantium),以及南庄橙(Citrus taiwanica)。其中,唯有以台灣名為種小名命名的南庄橙,是台灣特有種。
瀕臨絕種的南庄橙,屬於台灣特有種柑橘。
而今有機會見證它重返山林、「橙」家立業,歸功於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學界及部落三方共同努力。6 年前,林業保育署委託中興大學森林學系,以具有「景觀」及「園藝」發展應用性為指標,盤點全台原生植物,這才尋回主要分布於竹苗一帶、與賽夏族地緣關係緊密的南庄橙。
歷經各方人馬搜索轄區內碩果僅存的母樹、採種後移至苗圃復育,2021 農曆年前,3 株育苗成功的苗木被領回原生地,並具象徵意義地,種在苗栗加里山大坪登山口。同時間,部落周邊也迎來近百株的新生命。
南庄橙終於歸根,與失散多年的賽夏家人團圓。
既酸且苦的狂野風味,不討喜也是一種魅力
「它的個性很奔放、很野。」根誌優如此比擬南庄橙的特殊風味。嘗遍全球各式柑橘的 Dan,則以「帶有獨特原始氣息、世界少見的多層次口感」形容。一行人,在距離原生地車程約 20 分鐘的獅山遊客中心,一棵樹齡約 20 歲的南庄橙母樹下,小心翼翼地品嚐收成不易的鮮果,彷彿要將每一滴流淌而下的汁液都品進心裡。
嚐遍無數柑橘果醬的 Dan,認為南庄橙擁有世界少見的多層次口感。
2023 年初「世界柑橘類果醬大賽」的盛會上,柯亞以南庄橙創作而獲獎的兩支風味果醬,用的正是這棵母樹的精華。在國際果醬賽事耕耘多年的她,觀察到各國製作者常以果醬作為媒介,述說屬於該國的飲食文化。
「台灣的柑橘風味是什麼?有沒有一個品種,足以代表這座小島的多樣性?」她經常如此反思,而南庄橙世界獨有、且與部落文化共依共存的身世,有如一場命定的相遇,為她旅行千里後回鄉尋根的執著,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做為未經馴化的原生種,南庄橙入口後強烈的酸度,以及尾韻停留在舌面上的苦澀感,或許無法在一味追求甜度的台灣鮮果市場,取得良好的第一印象。然而,卻也是如此鮮明、「不討喜」的特性,使它在轉戰加工舞台後,產生各種應用可能。
南庄橙未經馴化的酸度與苦感,在食品加工領域反而有各種應用可能。
找回傳「橙」的可能,送給世界的禮物
行程尾聲,我們在售有里山賽夏(PakaSan)品牌商品的森林小站,見到採用壓榨法萃取、實驗中的南庄橙皮精油,以及取自葉與枝幹成分所製成的天然純露,一旁的精油薰香器散發出不久前在原始秘境感受到的木質調芬芳。長老口中「真正屬於大自然的味道」,像是溫柔的提醒——在復振文化、同時為部落生計而努力的同時,這些取自山林、遵循祖先智慧而生的靈感,也應當被善待,真正實現傳承的意義。
全盛時期人口曾達 20 萬人的賽夏族,如今僅剩 6,868 人。賽夏文化如同台灣許多仰賴口傳歷史而留存的族裔,因人口銳減而逐漸式微。「看到官方及民間盡全力復興南庄橙,我深受感動,這不僅是部落留給下個世代的永續作物,還是一份台灣送給世界的禮物。」Dan 感性說道。除了用裁判長的視角給予高度認可,他也以烘焙師的身份,替全球飲食工作者發聲,期待產能穩定後的南庄橙,能躍上更多人的餐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