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一響,神明來坐:新銳米其林主廚們的天公宴
作者 Mokki

廟埕的龍門進、虎門出,飲料桶、奉煙與檳榔,民俗意象全部轉化成美食體驗。

年輕一代的台灣米其林星廚們,如何透過料理展現台灣味呢?斑泊、好嶼 HOSU 和栗林裏攜手,以「作伙」為大主題,陸續在 3 家餐廳推出餐會。原本容納一組團隊的廚房,一下子變成 3 方人馬,要在不熟悉的場地,以在地為共同的語言,一起共創出一套體驗絕佳的餐會,是場大挑戰。令人開心的是,他們辦到了!

壽宴開始

這場餐會是辦在斑泊的「壽宴」,閉上眼,台味民俗活動歷歷在目,「陣頭過街,鼓聲響起,籃子裡是紅蟳,桌布底下是塑膠椅⋯⋯廟埕延展出台灣最原始的群聚,巷口的小孩都知道,神明要過生日了」。呼應此主題,3 家餐廳無不在意象上做足工夫,身為地主的斑泊更在樓梯間頂上鋪上辦桌棚的條紋尼龍布,力求體驗到位。

龍門進,虎門出

這套菜單的設計,彷彿敬神的地圖路徑。開頭遞上牛蒡辣椒山葵餅乾製成的捲煙、紅肉李包裹假蒟葉的檳榔小點,彷彿來到熱鬧的廟埕,敬煙、吃檳榔,訴說街坊豪邁人情。

可食的捲菸以及檳榔形狀的小點,超級在地的擬真元素,來自好嶼。

台灣傳統廟宇有「龍門進,虎門出」的說法,從右邊的門入廟,左邊出廟,中間大門留給神明行走,人們按此順序參拜寺廟,有趨吉避凶意涵。

因此在餐會的開頭跟結尾,栗林裏設計了具象的龍虎盤飾。龍型薄透糖片搭配番茄、章魚、龍鬚菜與絲瓜泡沫,夏日風情十足,讓人想到辦桌涼菜的五味醬章魚。虎型薄脆片則是一道甜點,使用了芋頭跟地瓜,暗喻族群融合的土地。

龍型糖片在開場前菜現身,虎型糖片則在甜點尾聲出現,呼應台灣廟宇「龍門進,虎門出」的習俗。

三牲:牛、豬、雞

雖說人們總是開玩笑說「不要玩食物!」但這道名為三牲的菜色用食材為建材,在盤中搭起廟宇,層層疊疊上豬、雞、牛等食材,絲瓜花苞入雞肉餡,有趣、好吃又好玩。

「三牲」將豬、雞和牛化為建材,在盤中搭起廟宇。

臉譜:野菜的滋味

在前菜的部分,端出了好嶼擅長的野菜冷盤。好嶼主廚李易晏(Ian)多年來關心台灣在地生態,這品野菜用上原住民食材:藤心、過貓蕨菜、火龍果花等,黑蒜以及燈籠果製成的醬汁在盤子中畫出黃黑白紅 4 個顏色,如「官將首」的多彩臉譜。李易晏解釋,他熟悉的新莊區地藏庵有陣頭文化,熱鬧而威嚴的護法陣頭,彩色的臉譜是他成長中難以抹滅的記憶,因此以這道料理來詮釋「草根」味道。

搭配野菜的醬汁在盤中畫出 4 抹顏色,象徵李易晏成長過程見證的官將首臉譜印象。

飲料桶

這道綜合了螢烏賊、淡菜貝肉、鮑魚以及海膽的冷菜,試圖呈現辦桌飲料桶冰涼繽紛的感受,但在調味平衡上非常不容易——各種海鮮需要細緻處理,不能帶有一點腥味,搭配煙燻鰻魚高湯果凍,下面是涼蒸蛋,綜合入口冰涼鮮美,冰鎮入心,點綴以水田芥和琉璃苣紫色小花。技法綜合西式、日式與台式,結論是好吃。

細心處理螢烏賊、淡菜貝肉、鮑魚及海膽的冷菜,象徵辦桌場景裡冰涼且繽紛的飲料桶。

葫蘆鵝

中菜手路菜裡有葫蘆鴨的做法,是把鴨脖子和鴨肉包餡後仔細塑形,做成葫蘆形狀。取乾貨入餡,使用肉質細緻的雲林鵝肉,做成吉祥細緻的「葫蘆鵝」,搭配熟成兩週的鵝胸,加入米威士忌調成醬汁。

葫蘆鵝使用肉質細緻的雲林鵝肉,做成吉祥細緻的葫蘆鵝,並以米威士忌調成醬汁。

手路菜三連發:雪中龍花、翡翠魚燉、紅蟳米糕

斑泊主廚蘇品瑞重新詮釋經典「紅蟳米糕」,也是維持斑泊餐廳菜單上都會有米飯的慣例。在這道米飯餐點,綜合了醉膏蟹以及米糕的做法,讓濃濃紹興酒香和甘甜橘黃的蟹膏流淌在糯米飯上,打開鍋蓋就讓人驚呼。冰涼與溫熱對比,這是餐廳嚴格控管料理出菜時間下才能夠品嚐到的美味。

「紅蟳米糕」綜合了醉膏蟹以及米糕的做法,糯米飯上流淌著濃濃紹興酒香和甘甜橘黃的蟹膏。

另一道料理亦是從辦桌菜色中得到靈感。相信台灣人都吃過透明中帶有碧綠顆粒、由菠菜汁與太白粉製成的翡翠羹湯,以此道羹湯料理轉成透明醬汁,搭配蒸得恰到好處的鮮魚,也呼應了台味辦桌的蒸魚料理。

透明醬汁裡的綠點形似翡翠羹湯,蒸得恰到好處的鮮魚也是向台味辦桌的蒸魚料理致敬。
跟台語名曲「雪中紅」諧音,端出的點綴食用花的蝦料理,名為雪中龍花。

運用苦味入冰,高明的「獻花」

做菜日漸在甜點與料理間游刃有餘的栗林裏主廚陳琮渝(Wise),設計了第一道清爽甜點「獻花」。餐會時間剛過端午不久,他取台灣蜜瓜,搭配沁涼芳馥的茉莉花,高明處在於加入略帶苦味的艾草元素,使得整道蜜瓜冰品清冽動人,瓜香花香草香交織,非常高明。

「獻花」在果味與花香中加入略帶苦味的艾草元素,使得整道蜜瓜冰品清冽動人。

甜米糕

整套新台灣味元素菜單做好做滿,3 位主廚是寫考卷寫到最後一題都不放棄認真申論的資優生,甜點不忘翻玩經典「甜米糕」。盤面一隻糯米粉糖霜做的仙鶴,棕色的醬汁是幸福的桂圓味道,搭配椰奶元素,米糕的溫潤和諧,讓快樂的碳水帶領此餐走向句點。

「甜米糕」裡的仙鶴是用糯米粉糖霜做成,搭配桂圓醬汁和椰奶的元,為套餐畫下甜蜜句點。

完成這一套天公宴菜單,用餐費時大約 4 小時,在場的賓客跟主廚團隊,都是抱持著相當的熱情與愛,一同見證這個期間限定作品的發生。如何詮釋在地、使用在地,幾乎是當代台灣主廚尋找認同,建立自我述說無法閃避的一條路。而其中最可貴的部分是,這些菜餚,就算不透過外場詳細地說菜說故事,盤中清楚的畫面感,元素的組合,饕客們都能夠知悉——「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台灣味啊!」

文章段落

撰稿 Mokki
責任編輯 Atomy
攝影 Mokki
首圖 栗林裏、Mokki
圖片提供 栗林裏
推薦文章
SEE ALSO
EXPLORE ALLarrow-right-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