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融合菜──「志」以法式技藝鍛造粵菜神髓
作者 林女

當鍾情法菜的粵菜大師,遇上喜愛粵菜的法餐主廚,這是他們攜手遞出,給香港粵菜傳統的情書。

香港人喜歡追求新奇的飲食體驗,尤其對日本和韓國料理情有獨鍾。相比之下,香港人習以為常的本土粵菜反顯得普通平凡,總給人老派的印象,要不太過熱鬧隨意,要不過於氣派拘謹。

中環一家 7 月初才開業的餐廳,裝潢簡約清新,一片溫暖舒適的氛圍。上桌的每一道菜色都是令人驚艷的反差,眼睛看到的明明是當代法式料理,舌頭嘗到的卻是傳統粵菜味道。這是米芝蓮二星粵菜餐廳營致會館廚藝總監蕭顯志師傅,和米芝蓮一星兼綠星法式料理餐廳 Feuille 主廚 Oliver(李韋傑)攜手創作的現代粵菜餐廳「志」(JEE)。

「志」的陳設簡約清新,氣氛溫暖舒適。

不是 Fusion 的中西合璧

蕭師傅做粵菜 45 年,共獲 20 顆米芝蓮星,卻最愛吃法式料理,特別欣賞法式優雅的擺盤。近 20 年,他常思考如何充分發揮粵菜的烹調技巧,將其做得更精緻。

他留意到近年很多中餐廳都採用俄式上菜(Service à la Russe,源於 19 世紀初由沙皇傳到歐洲貴族,是西餐流行至今的上餐方式,即每人一份,逐道菜上),代替以往把菜餚全都置於餐桌中心、共食者一起分享的習慣,西式擺盤也越來越流行。2023 年 Feuille 開業,喜愛法式料理的蕭師傅馬上成為常客,非常賞識 Oliver 對料理的熱誠。

資深的蕭顯志師傅愛吃法餐,特別賞識 Oliver 對料理的熱誠。

「Oliver 是一位很有心的主廚,對自己要求很高,亦很了解中菜。我便向他提議,不如來一個中西合璧,合作搞一家新的餐廳。」

Oliver 看起來年輕,已入行超過 20 年,先後在高級酒店的西餐廳和米芝蓮法式餐廳工作,曾擔任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的副主廚。他剛入職 Robuchon 之際,餐廳正值從米芝蓮二星升為三星,對品質要求格外嚴苛,讓 Oliver 磨練出一身精湛的法式料理技藝。

Oliver 既有完整的法餐資歷,也有中菜的底子。

令人意外的是,他入行初期其實是做中菜的,而且很喜愛粵菜。談起蕭師傅在營致會館的菜色,沉著內斂的 Oliver 說得眉飛色舞,眼睛閃閃發亮。

「蕭師傅的脆皮貴妃雞真的很好吃,我超喜歡以炸子雞的方式去做貴妃雞的創意。我就想如何用法式的方法來演繹這道菜。我是一個很老派的人,不想把它變成 Fusion 菜,而是將粵菜的味道呈現出來。竹絲雞是我一直很想挑戰的食材。」

茅台竹絲雞

前期以中式方法處理,把竹絲雞放入以金華火腿、蝦米和瑤柱熬成的高湯滷水中浸泡,雞胸與雞腿分別以不同的溫度慢煮。雞腿釀入臘腸,藉此豐富其鮮味與口感,再上粵式皮水風乾 2 日,最後油炸。

外皮爽脆帶鹹香,內裡肉質鮮嫩。雞胸配用雞湯和貴州茅台做的法式醬汁,雞腿則搭佐蝦夷蔥油和當歸凝膠,平衡脆雞皮和臘腸的油膩感。

兩位廚師同心研究,完善「茅台竹絲雞」這道菜餚。

「竹絲雞肉質較結實,一般只會用來燉湯。Oliver 問我能不能用竹絲雞來做貴妃雞,我說,就試吧。」兩人於是一起研究用貴妃雞的白滷水來浸雞,但以中式的慢火與快攻做不到貴妃雞的嫩口,Oliver 便想出真空慢煮的法子,「效果很不錯哩,他樂意花心思去琢磨如何以法式方法煮出粵菜的味道。年青人做事,一定要用心!」蕭師傅思想開明,樂於接受一切新嘗試和可能性。

色香味無一犧牲的精緻

粵菜講求鑊氣、鮮味,即劏即煮,作業眼明手快,一氣呵成。要打出快、狠、準這種節奏, 沒有捷徑,唯有靠堅韌的毅力和年月累積經驗而練成的技巧。蕭師傅嘆在香港做粵菜技藝一流的老師傅逐漸退休,年青人又不肯入行,嫌做中菜辛苦。開「志」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粵菜能傳承下去。

「志」的甜品「桂花荔枝糕」維妙維肖仿造蝦餃的模樣。

「我入行時那個年代,學師(做學徒)最起碼要學 5 年。時代不同了,現在年青人,在頭 2、3 年你不多給他們機會,馬上溜走了。單說拍蝦餃皮,沒 8 至 10 年工夫,是不可能開到漂亮的蝦餃皮的。」

蕭師傅和 Oliver 說煮中菜給人粗獷的錯覺,煮西餐則較高雅舒適,事實上同樣刻苦。無論粵菜或法式料理,一樣要求很高,非常著重細節與精準,也講究新鮮和季節感,不時不食。

「志」的菜單隨季節變換,入饌的食材 90% 也來自本地農場和供應商,希望帶出最佳的新鮮度和本土味道。根據時令食材變化配搭並即時調整,需要純熟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然而,人才荒和社交媒體先行的趨勢,令粵菜失去靈魂。

蕭師傅與 Oliver 的「鴛鴦皮蛋餅」不僅追求賣相精緻,更重視色香味俱全。

「現在大家都追求拍照效果要美,所以中菜流行『位上』(俄式上菜)、創造新奇的融合菜,因為這種模式才做到賣相精緻。很多擺盤的確精緻,卻沒有考量食材的味道搭配,還有時間、溫度和火候的掌握,只有色,沒有香、味,因為主廚缺乏經驗。」蕭師傅道。

「現今流行的精緻可能只有外表,實際有形無相。但這不是粵菜。我想用新的方式呈現粵菜,將法式技法與粵菜精髓結合,要做到中庸之道,點到即止,絕不容易。譬如三蔥爆斑球,我和蕭師傅研究好久,試了 20 次才調整出這個版本。要做到法式的精雕細琢,又要呈現粵菜快爆的香氣,同時控制溫度和保存鮮味,是最最最困難的。」

於是 Oliver 想到把鑊氣封存在法式醬汁中,並以熟成技巧保存魚肉的鮮美。

調整 20 次才達到完美的「三蔥爆斑球」。圖片提供:志 JEE

三蔥爆斑球

概念來自營致會館的香蔥爆乳龍,「志」把龍蝦換成沙巴龍躉,通過低溫熟成 5 天來保存和提升魚肉的鮮味。將快爆過的香三蔥製成青醬,斑球用薑蔥爆香後,淋上以雞油代替牛油、加入乾蔥和法國黃酒打成的沙巴翁,將傳統粵菜味道融和在經典的法式醬汁中,最後乾蔥絲帶來淡淡清口的甜味。

粵菜強調鮮味,在熱食之前,主廚們在前菜就先給客人投一枚鮮味炸彈。

高湯甲魚凍

先以乾瑤柱、排骨、老雞熬製上湯,把甲魚放到上湯中慢燉 12 小時,製成法式凍糕。首先衝擊鼻腔的是凍糕下的煙燻雲南竹筍奶油醬,凍糕表面法國魚子醬的堅果味接著趕上。法國魚子醬配粵菜的水魚,是協同的鮮美,竹筍的煙燻味給味蕾帶領著整段鮮味旅程。

茅台竹絲雞、三蔥爆斑球、高湯甲魚凍,無論技法與味道皆展現精彩的粵法平衡。

滋味與擺盤皆美的「高湯甲魚凍」。

粵法協力,創造新的傳統

較保守的老師傅或會認為以西式呈現的粵菜不夠傳統。蕭師傅對此看得豁達通透,他尊重保守派的堅持,也擁抱時代和環境的變遷,希望以全新的面向讓粵菜承傳下去。

「師傅們會老嘛,未來是年輕人的天地,他們追求創意,大家理念不一樣。跟我初入行時相比,客人的口味也改變了很多。現在客人追求健康,吃得比以前清淡得多,又喜歡新鮮感,要求擺盤精緻。這是市場趨勢。很多舊菜式工序繁複、耗時費工,卻得不到客人賞識,所以很多餐廳都不再做了。」

「精緻中菜以西式方法呈現是世界的飲食潮流。其實現今很多傳統粵菜也是以前最摩登的菜式,例如江南百花雞(20 世紀初廣州文園酒家所創的代表菜),把蝦膠釀在雞皮內,以前哪有這種做法,是當年很創新的菜式。所以今天創的新菜,幾十年後也可以變成傳統菜。」Oliver 相信當今的粵菜能成為未來的傳統。

「志」如今看來新派的菜餚,也可能變成未來的傳統。

自清代中葉廣州貿易的黃金時期,粵菜已融合南海、番禺、順德、中山等地方特色,吸收外省菜與西式菜之所長,集百家之大成,在模仿中持續創新。

香港作為國際港口,中西文化薈萃,海納百川,香港粵菜的發展也似乎是順勢而行。任何料理都不斷隨環境和時間改變,傳統與經典,則需交由時間去證明。

文章段落

撰稿 林女
責任編輯 Hsiang
攝影 Tommy Tang
首圖 Tommy Tang
圖片提供 志 JEE
推薦文章
SEE ALSO
EXPLORE ALLarrow-right-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