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uera hay mas,外頭的世界還更為廣闊,是團隊的精神標語,是他們對於自然環境的崇敬,也是 MAZ 店名的由來。
紀尾井町,是個對於遊客來說稍微陌生的地名,若把環繞東京的山手線當作一個圓,那麽,位在圓心的,便是紀尾井町。
由於緊鄰日本政治權力中心永田町,政商名流匯聚,過去被日本人視為法國料理最高峰的銀塔餐廳(Tour d’Argent),將東京店設點於此,而 2022 年世界五十大餐廳評選中,獲得第二名殊榮的秘魯餐廳 Central,其姊妹店 MAZ,不知道是否有刻意挑選,如同字義,也落腳於東京的正中心。
Central 獲選時的評語,是這麼寫著的「⋯⋯透過大量使用當地的食材,來宣揚其故鄉獨特的地貌、歷史和傳統⋯⋯」;秘魯距離日本,大約 15,000 公里,所以不難猜想,要在海外分店的餐桌上,無論是想如實地呈現秘魯地貌,或是融入日本元素,描繪全新的山水景象,都得付出大量心血。主廚 Virgilio Martinez 花了兩年的時間籌備,以及無數次的飛行,MAZ 才在 2022 年的夏天,順利開幕。
石板桌上擺滿從秘魯運來的未知食材。
輸入訂位時的密碼,門扉悄悄打開,等待著賓客的,是一座象牙色的石板桌,這是「マテルテーブル」(素材之桌),上頭擺滿從母國空運而來的未知食材,包括雪白的馬鈴薯 Chuño、用來為菜餚增添鮮紅色彩的果實 Achiote、可以用熱水沖泡當作飲品的食用黏土 Chaco,或者是如蟲蛹一般外型的塊根 Oca──這張臂展長度的石桌,象徵著 MAZ 的文化認同,也為餐廳的路線選擇定調:原汁原味呈現。
「我們認為對日本的自然生態還不夠了解,不如先好好介紹自己的故鄉秘魯。」在過去的報導中,Virgilio 曾如此說明餐廳概念,那要如何介紹秘魯呢?
入座後,導引的紙張上寫著「VERTICAL EXPERIENCE~9 種不同高度的旅行」,每道菜餚有其意象、主食材,以及對應的 MBSL(水深)與 MASL(海拔)。一趟充滿感官刺激的旅行,就此展開。
每道菜餚皆在菜單上列出對應的水深與海拔。
大洋兩端的海拔高度與四季更迭
1977 年,Virgilio 出生在首都利馬,一個律師的家庭,曾經夢想當個滑板選手,後來因傷斷念。由於國內治安不佳,「是否有能夠一邊遊覽世界,一邊從事的工作呢?」他走上了海外學習廚藝之路,紐約、倫敦與馬德里,學著學著,卻慢慢迷惘,為何一個秘魯人,需要順著歐美人的思考模式去做菜呢?在秘魯名廚 Gastón Acurio 的鼓勵下,他返回秘魯,並於 2009 年,開設了餐廳 Central。
支持餐廳運轉的核心,是他;妹妹 Malena 以及幾名考古學者與人類學者組成的團隊 Mater Iniciativa,從安地斯的高山,到美麗的海岸,他們密集地在秘魯境內田探查,從食材的原產地、傳統的栽培法與加工法,到農業生產與周邊環境的互動關係,前後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終於確立了現在 Central 與 MAZ 提供的體驗模式:以 9 種高度差的垂直觀點,來詮釋秘魯。
Central 與 MAZ 的垂直體驗模式由創辦人 Virgilio Martinez 和妹妹 Malena 所確立。
「日本的四季豐富,在季節更迭之際,可看見生態系的多樣性,而且日本人還將之進一步細分成節氣,並纖細地反映在懷石料理的美感之中。」曾在 Central 團隊工作 5 年、現在被委以 MAZ 主廚重任的委內瑞拉籍廚師 Santiago Fernandez 述說著他對日本的觀察,「雖然秘魯沒有四季,但我們有高度差,而且,我們同樣地尊重自然營造出的多樣面貌,並且在藝術與文化的形式中,崇敬著它,這樣的感性與哲學,覺得與日本是互通,且能夠被瞭解的。」
Afuera hay mas,外頭的世界還更為廣闊,是團隊的精神標語,是他們對於自然環境的崇敬,也是 MAZ 店名的由來。
被委以重任的 MAZ 主廚 Santiago Fernandez。
彷彿患上高山症的垂直料理
秘魯的地理環境,大致可分成三類:太平洋沿岸的 Costa,安地斯山地的 Sierra,與亞馬遜河流域的 Selva,再乘上標高,便成了 MAZ 套餐的基本架構。
這一晚,我們從五公尺深的淺瀨出發,被冷冽的海水包圍,上岸,雖然沒有爬到境內最高的瓦斯卡蘭山,但有海岸沙漠,有極端的高地,回到溪谷,再度上到安地斯的森林區,最後,跟著可可獵人的腳步,遁入亞馬遜的密林,弄得都要高山症了。
從 MAZ 的料理中可窺見秘魯境內獨特的物種與地貌。
「日本人不會把不同季節的食材,例如鱧魚跟松茸,海帶芽跟竹筍混在一起烹調或盛盤,而我的原則是,不會把山的食材,與海的食材混在一起。」所以每一盤的情景,都極度立體,且視線專注。侍者隨著菜餚,會呈上一張張方形小卡,上頭繪製著各海拔高度的風景,說實話,有些多餘,因為料理本體,已經足夠使人身歷其境。
這幾年來,業界探討的議題,永續食材、素食、無酒精飲品、發酵,等等在名廚 MINGCHU 都有專題報導過的關鍵字,可說是集大成般地,在 MAZ 被高度實踐,例如用烘烤過的栗子南瓜薄片,如太陽神圖騰般排列於木碗上,搗入碗中,與煙燻處理過的燉蕪菁白醬一同享用,明明是蔬食,卻擁有彷彿濃縮了好幾副白子般豐腴的風味。
栗子南瓜薄片與煙燻過的燉蕪菁白醬。
酥炸海菜酪梨薄餅與藍綠藻醬汁。
或者是在酥炸海菜酪梨薄餅上,淋上由藍綠藻(Spirulina)所提煉出的醬汁(本身無特殊氣味,清爽的酸感來自手指檸檬),水藍色的視覺震撼,除了展現 Costa 的風光,更為了揭示,在極端氣候的頻發下,擁有強大生命力、已存續 30 億年的藍綠藻,或許藏有食材永續性的關鍵。
在餐桌上起一座安地斯土窯
27 歲的 Santiago 主廚,在傳遞訊息性的同時,也緊緊地守著美味與美學,20% 秘魯食材,配上 80% 日本的新鮮蔬果、菇類與海產,不管是點標準菜單或是蔬食,你的面前,都是一次次驚奇的味覺新發現,並以日本其他餐廳很難看見的奔放線條與配色妝點。每一道菜,各自搭配著獨特的餐具架,玩心滿溢,且多數出自主廚之手,但介紹太詳細,會像在 YouTube 上看了魔術破解的影片一樣煞風景,這部分,希望讀者自身來現場感受。
翻看其他人在不同季節的食記,菜色變化多端,唯有主餐的形式都相同,採用 Huatia 這種原始的黏土控窯,來向安地斯地區信仰中的大地之神 Pachamama 致敬。當地的人們,在一年辛苦的耕作、收穫結束時,就會築起 Huatia,窯烤剛採收的根莖類作物,以感謝大地的恩惠。
MAZ 將安地斯地區的土窯帶到了東京餐桌上。
雖然印加帝國的文明,沒有文字流傳下來,但是烹調食物的智慧與精神,卻超越時空,被團隊帶到了地球的另一端,Santiago 親自逐桌劃開土塊,已烤到鬆軟發煙的百合根現身,搭配上微酸辛口的傳統醬汁 Uchucuta,雖然澱粉質多,卻不感厚重,「如果是一個人來用餐,也是享用這樣一大顆喔(本日是兩人分食)」,與 Santiago 主廚一邊談笑,一邊迎接套餐尾聲──精彩的可可全明星,包括了以果肉、可可豆、胚乳等不同部位,作成的果汁、蛋糕、甘納許與抹醬。
「雖然是以秘魯的自然與生態為表現主軸,但包括印加帝國過去的輝煌歷史(另外一種垂直觀點),或者安地斯山脈如此具縱深的文化與自然,或是亞馬遜地區的精靈信仰,我們了解的事情都還太少太少了。」言談中,又回到了團隊的座右銘:Afuera hay mas,外頭的世界還更為廣闊。
MAZ 的可可全明星。
深耕土地,不會止歇
除了秘魯本地的團隊,在 500 年前的農業試驗場 Moray 遺址,設立了研究所兼餐廳 MIL,致力於保存原生種、並關懷農民貧窮的社會問題外,Santiago 在休假時,開始積極到日本各地探索,驚訝於秋田蓴菜黏呼呼的口感,也意外地在千葉,找到了已經栽培安地斯香草Huacatay 長達 50 年的農家(因為過去許多日本人移民到秘魯,交流頻繁所致),不斷追尋著新的可能性。
正由於這樣謙虛的身段,即使今後的媒體報導與頭銜會不斷地增加(例如新科的東京版米其林二星),但風味,將會持續地穩健踩在土地上,並延續 Virgilio 的哲學,體現對大地最真摯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