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廚小聚 #11|醬油風味學:從風土到應用,探討台灣菜靈魂之色香味
作者 MINGCHU

不同的選料和製程的醬油,將從根本影響料理風味。購買醬油時是不是曾經有過疑惑,瓶標上主要成分寫著大豆、小麥、黑豆,但這意味著哪些風味差異?

時間:2020.10.26 (一) 15:00 - 17:00

地點:AVENUE | work + space ( 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 92 號 B1 )

活動簡介

醬油是台灣菜的靈魂,是香煎虱目魚的最後一抹嗆鍋、是滷肉的必備調味,或是三杯雞一定需要的鹹香來源。

不同的選料和製程的醬油,將從根本影響料理風味。購買醬油時是不是曾經有過疑惑,瓶標上主要成分寫著大豆、小麥、黑豆,但這意味著哪些風味差異?當「支持本土」和「傳統古早味」成為常見的宣傳口號,又該如何慎思細選,方能以相對理性的觀點看待醬油風味的不同?

名廚邀約知名食材達人徐仲,從風味和風土的角度,切入醬油的原料、製程、產區,深入討論製程所產生的各種色、香、味,一改對醬油這項食材的三觀。徐仲老師將帶來他長期投入醬油的研究和心得,藉由 6 款不同醬油,剖析各種類型的風味、顏色、香氣,以及對比過去和現在不同使用醬油的方法,深入說明這項既日常又陌生的調味,重新認識我們熟悉的醬香味。

講者介紹

徐仲老師

自由撰稿者、營養師,更是台灣第一位取得義大利慢食大學碩士學位者。 多年深耕臺灣餐飲產業,尋訪臺灣土地食材,深度從產地、加工、餐飲進行顧問輔導工作,不遺餘力。

著有《義食之選—從產地到餐桌:義大利經典食材》及《知味台灣:徐仲談慢食》,近期針對出版一書《釀醬油 台灣醬油之釀製》,針對醬油的歷史和現今多元的樣貌,進行敘述與剖析。

好書推薦

優惠加購:《釀醬油 台灣醬油之釀製》

徐仲老師醞釀十年,匯集各式醬油資訊,品嘗各地鄉鎮和醬油有關的家鄉味,透過梳理探詢,尋找出醬油的風土脈絡。以醬油的風味做書綱主軸,用「釀醬原料」、「製醬工序」和「後製調整」等三個方向,分析探討醬味的美好迷人處。

活動流程

15:00 - 15:05  開場

15:05 - 15:20  台灣醬油定義

15:20 - 15:40  醬油概論—化學醬油與釀造醬油

15:40 - 15:50  台灣各地區醬油釀造介紹

15:50 - 16:05  中場休息

16:05 - 16:20  醬油之於台灣菜:過去和現今使用醬油的差異

16:20 - 16:30  醬油品嚐

16:30 - 16:50  Q&A 

活動報到時間為 14:40-15:00。會後自由交流時間為 17:00-17:30。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私訊 名廚 MINGCHU 粉絲專頁詢問。

名廚小聚 #11

主辦單位

文章段落

推薦文章
SEE ALSO
EXPLORE ALLarrow-right-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