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風土的原點,Blank Canvas 引領風味與餐桌對話
作者 張文殊

禁止酒駕

alcohol-warning

未滿十八歲 禁止飲酒

紐西蘭的酒香吹進台灣夏日黃昏,Blank Canvas 開啟一場屬於風土與品種的品飲旅程。

帶有紐西蘭山海氣息的一股微風,吹進台灣夏日的島嶼黃昏,宛如遙遠土地的風味之旅,在細膩的紅白葡萄酒液中悄悄啟程。他們是紐西蘭風土酒莊 Blank Canvas(留白畫布)的 Matt Thomson 與 Sophie Parker,也是澳洲葡萄酒界的神鵰俠侶,在周遊列國的同時,不曾忘記去年首度來台體會到的飲酒文化與絕妙之搭餐美味,今年 6 月再度造訪寶島,透過 Blank Canvas 旗下酒款的平行品飲,以及從北到南的大師講堂餐酒會,探索紐西蘭葡萄品種與風土表達的深邃潛力。

為理想風味留下空白畫布

Blank Canvas 創辦人 Matt Thomson 在紐西蘭、歐洲等地有超過 30 年的釀酒經驗,由於南北半球的氣候差異,他參與過高達 65 次的釀造季節。對 Matt 而言,Blank Canvas 代表一種理想境地——在飽覽歐洲各形各色的單一園之後,終於可以釀出自己真正想釀的酒、做自己喜歡的園,追隨他心之所向:回歸風土與創意的原點。

而 Matt 更幸運的是,在編織空白畫布的這一路上有太太 Sophie 齊肩而行。Sophie 是全球少數 Master of Wine 的其中一人,作為葡萄酒的頂尖好手,兩人以紐西蘭冷涼產區為基地,專注於少量且個性分明的單一葡萄園酒款。在種植方面,盡最大的可能減少過濾與人工干預,保留風土最自然的樣貌。

Blank Canvas 是國際知名飛行釀酒師 Matt 和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Sophie 夫妻的心血結晶。

白蘇維濃的雙重奏:純粹與桶陳的風味變形

「我們相信葡萄酒不只是飲品,而是說故事的媒介。每一瓶酒都是對那片土地、那個季節,以及參與其中的人們,內心真摯且深思熟慮的表達。」Matt 充滿愛地說道。為了表現出同一品種的風味差異,Matt 與 Sophie 用平行品飲的方式,帶出 Blank Canvas 白蘇維翁(Sauvignon Blanc)、黑皮諾(Pinot Noir)、夏多內(Chardonnay)與希哈(Syrah)的同品種、不同土地或釀製法的差異。

以馬爾堡清新冷冽的白蘇維翁開場,第一款 Holdaway Vineyard 的白蘇維翁採不鏽鋼桶發酵與熟成,完全不經橡木桶處理,呈現極為純粹、集中的香氣與酸度,礦物感與柑橘調明亮清爽,宛如初夏的一道冷泉,也像是葡萄酒迷們熟悉的舊世界釀酒風格。「這一款我們最喜歡搭配生蠔,在有點涼的夜晚一杯接著一杯。」Matt 分享。

第二款同樣來自 Wairau 河谷沿岸單一葡萄園 Holdaway 的白蘇維翁,則經橡木桶熟成,橡木桶讓風味增添些許黑醋栗與莓果的輪廓,質地更柔和飽滿,展現出類似法國波爾多 Grave 產區相近的白酒複雜度,鹹感鮮明,還多了點礦物氣息,似海上吹來的風。

大師課用兩支來自同一葡萄園的白蘇維翁,解析過桶和不過桶產生的質感與風味變化。

黑皮諾的風土筆觸:一方土壤,一種性格

「Blank Canvas 不求快,我們更希望讓酒用自然的速度慢慢沉澱下來,即便不澄清不過濾,也能保有乾淨的酒質。」Sophie 延續白酒的雙生對比,為接下來兩款來自不同產區的黑皮諾下了長情的註解。

第一款來自馬爾堡,第二款則來自地域更冷涼的 Central Otago。雖然釀製過程皆為手工摘採、帶梗發酵(第二款比例高達 40%),但土壤帶來明顯的風味差異:馬爾堡正如它平坦開闊的土地,風格較為開朗、果香奔放。而 Central Otago 則受冰河土壤影響,展現出更緊緻與香料氣息的單寧結構,風格優雅細緻。

許多酒迷對於帶梗發酵的疑慮,兩人如此說明:「葡萄梗可以讓香氣更為豐富,還能增加陳年潛力,產生的發酵單寧感層次尤其複雜。」特別是第二款名為 Una Volta 的黑皮諾,被 Matt 視為葡萄酒人生中的「一期一會」,「一開始我們只想釀一次,第一次在 2020 的秋季,氣候乾燥涼爽、葡萄成熟度極佳,所以做了一次以後又做了第二次。」具有陳年潛力、酒體流暢,讓這款黑皮諾顯得空靈且細膩。

「很多人不會想到紅酒能搭魚,但其實像鮪魚這種肉感強的魚類,搭馬爾堡或 Otago 風格清新的黑皮諾,口感上相當搭配。」Matt 認為輕盈的紅酒不僅百搭,在亞洲料理中尤其亮眼。

在兩支黑皮諾間,南北產區的氣候造就風格差異。

夏多內的礫石詩篇:來自夏布利的靈感

接續登場是白酒中的萬人迷——夏多內,分別展現夏布利與勃艮第式的冷冽與厚度。第一款 Tano 靈感來自 Sophie 當年站上葡萄園時的直覺:她想釀出一款如夏布利般,具有高酸、果香豐富、冷冽特質的白酒。因此這款夏多內在釀造上,選擇手工摘採後整串壓榨、不過濾不澄清,以時間沉澱自然分離,展現風土的純粹性與陳年實力,甚至保有礦石與打火石的微煙燻氣息。

第二款 Reed 則展現更濃郁的酒體與酒渣風味,接近勃艮第特級園的厚實口感,「一開瓶的時候會有烘烤爆米花的氣息,」Sophie 形容,尤其在入口後會不斷出現細緻層次變化,是一款廣受各家酒莊一致讚許、最具紐西蘭陳年潛力的白酒之一。

面對人人皆愛的夏多內,Matt 笑說:「雖然夏多內常被用來搭海鮮,但我自己最喜歡的是搭豬五花!」酒體有厚度、酸度又夠高,能與豬肉的油脂達到完美平衡,是既能調和口感、又不失去存在感的絕佳搭配。

透過來自 Marlborough 不同子產區的夏多內,用風味展現地塊的細膩差異。

香料、鮮味與辛辣:從餐桌啟程的風味探索

葡萄酒與料理之間的對話,在 Matt 與 Sophie 的旅行與日常生活中不斷延展。當他們來到台灣,再次與亞洲多變且濃口的風味相遇,也自然地激發出新的搭配靈感。

「我們發現,帶有一點甜度與高酸的 Riesling,搭辛辣料理很棒,它不只可以平衡辣感,還因為低酒精不會讓辛辣感變更重。」Matt 說道。對於帶有花椒或香料的料理,他則推薦希哈,「它的香氣複雜,層次分明,能跟香料的結構重疊得很漂亮。」

最後,對餐酒搭有自己一套葡萄酒人獨到見解的 Matt,也分享了幾道他在自家餐桌上的常備組合:「如果遇到羊排,配上黑皮諾永遠不會錯 ; 新鮮牡蠣就搭不鏽鋼桶白蘇維翁,口感會更加清脆;鹿肉與希哈的組合,再加點黑胡椒醬也很迷人。」

對 Matt 與 Sophie 這兩位莊主來說,喝下一口留白畫布的葡萄酒,就像面對能望見天際的整片葡萄園,凝視著土壤,想像著葡萄長成的模樣,而每一杯落在口中的液體,就如同揮灑在畫布上的顏料,成為屬於餐桌上最迷人的藝術品。

文章段落

撰稿 張文殊
責任編輯 Atomy
首圖 餐桌有酒 WINE on Table
圖片提供 餐桌有酒 WINE on Table
推薦文章
SEE ALSO
EXPLORE ALLarrow-right-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