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與外婆,兩位女性成就這位旁遮普廚師,如今他為食客創造如同祖母的餐桌般令人不想離開的所在。
上印度餐廳,翻開菜單,發現被命名為「咖哩」的菜色寥寥無幾,甚或是種種如天書般難解的料理名詞,怎麼回事,說好的咖哩呢?
提起印度飲食,瞬間出現在腦中的「咖哩」,可說是不存在於這古老的菜系;殖民者為印度菜帶來諸多風味食材,卻也傲慢地採用含混的詞彙掩蓋印度烹飪的豐富樣貌。我們嘗試在專題中爬梳龐大飲食系統的冰山一角,並特別探勘北印度強勢形象之外、鮮為人知的南印度區域菜餚;同時更藉由不同城市裡的主廚專訪、餐廳經營者的故事,追尋印度菜的流變與現代化。
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難以被移除,然而這是一個契機──發現印度沒有咖哩的契機。
在英國美食界被譽為全倫敦最棒的印度料理之一,Bibi 自 2021 年開幕以來,就這樣站穩島內印度菜系的王位寶座。幾年前我為了寫書取材,曾經造訪過一次,當時還是採取單點形式,每一道菜都讓人驚豔,時隔 4 年,再度來訪,我選在週五午餐時段,已經只能訂到下午兩點的位子,Bibi 如今也改成午餐及晚間兩種 Tasting Menu 的用餐模式,由主廚 Chet Sharma 為客人們決定他認為最棒的菜式組合。
乘著涼爽帶風的光,一走進去 Bibi,首先撲鼻而來的是香氣,那是種能將氣味蒐集起來裝瓶販售的高級風情,瀰漫整個空間的辛香,柔和又誘人,不同於以往印度餐廳常見的芥末油、炸洋蔥和辣椒所帶來猛烈直搗喉頭的衝擊,從開放式廚房飄出的香味細緻且平衡,同時完全佔據感官。幾個大男孩風格的廚人在吧台後方炭烤、煎煮、備餐,Chet Sharma 與同事們之間營造出輕鬆自在的氛圍,但又能看出他們對於餐點的嚴謹及重視。
Bibi 的開放式廚房飄出平衡且細緻的香氣,輕鬆自在的工作氛圍伴隨廚師們對於餐點的嚴謹與重視。
一個廚師的組成:物理學、夜店與祖母
Chet Sharma 的傳奇經歷也讓人驚喜。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攻讀學位期間與名廚 Ollie Dabbous 共事。對於同時征服美食與宇宙奧祕仍不滿足,他甚至在夜店 Ministry of Sound 擔任過 DJ,因此 Bibi 的地下室設計和所播放的音樂,正是致敬他的音樂背景。他曾待過多家米其林星級餐廳,結合多采多姿的技能與知識涵養,Chet 成功將這些才能匯聚於 Bibi 宇宙。
來自旁遮普家庭的他(註),從小受到「好客文化」的薰陶,家裡有 30 個人一起用餐對他來說是稀鬆平常的事,「我們文化中很棒的一點就是喜歡招待大家吃飯。」而 Bibi 這個名字的意思便是「家中的女主人」,通常也指「祖母」。Chet 說,最早教他下廚、使他愛上食材的人,便是奶奶與外婆。兩位女性都在印度的農場長大,與作物和土地有著緊密聯繫,並從小就把這份情感灌輸給他。祖母的餐桌是令人不想離開的所在,也是讓人永遠感到溫暖的地方。
因此對於 Chet 來說,於風味上體現印度傳統,於食材上則表彰英國本土,使用干貝、比目魚和牛肉等材料的同時,並非刻意偏離傳統印度料理的軌跡,而是希望在倫敦這一座現代都會,打造出具有 Bibi 風格與祖母情懷的當代印度饗宴。
註|旁遮普位於印度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當地信仰以錫克教和印度教為主。
來自旁遮普家庭的 Chet Sharma 從小受到「好客文化」的薰陶,開設 Bibi 餐廳呈現具有祖母情懷的當代印度饗宴。攝影(左):倫敦男子日常,圖片提供(右):Bibi
溫暖的情懷中展現當代印度
午餐菜單一共有 6 道,一開始先是兩盤精緻前菜小點,一口吃的分量及大小卻將香料風味放到最大,黑鷹嘴豆脆皮酥盒(Croustade)佐薑與覆盆子優格,另一個鱒魚塔塔搭配蘿蔔與芝麻,底下則是如海綿蛋糕體般的鹹糕 Dhokla。
以印度檸檬飲料 Nimbu Pani 爲靈感的醃鰤魚佐風乾草莓,好似南美 Ceviche 風情的酸香風格,新鮮開胃。來自英國西岸康沃的鮟鱇魚,碳烤至焦香卻保留腴美魚脂,搭配花生和芝麻為主調的 Salan 醬汁,另佐滑嫩淡菜更讓海味昇華。英格蘭春天盛產的羔羊煎得粉嫩,搭配不同品種的青辣椒、尼泊爾 Timur 胡椒、煙燻 3 小時製成的蘿蔔畫龍點睛。
主菜爲秉持永續理念使用了退役羊奶綿羊製成 Kebab 串烤,搭配薄荷爲基底的 Chutney(印度式蘸醬的統稱),不同於一般印度餐廳供應饢(Naan),Bibi 使用了份量沒有這麼厚重的 Roti 來作爲搭配。Chet 解釋,饢適合與湯汁較多的菜式搭配,而 Roti 正適合比較沒有醬汁湯水的 Kebab。另一道午間菜單的亮點則是以肉桂、豆蔻、薑、蒜爲主調的 Lahori 雞肉,是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特色菜,搭配由肉湯製成的香米飯 Yakhni Pulao 與黑扁豆咖哩 Maa Ki Dal。
午間菜單由兩款精緻前菜小點展開,黑鷹嘴豆脆皮酥盒(Croustade)佐薑與覆盆子優格,另一個鱒魚塔塔搭配蘿蔔與芝麻,底下則是如海綿蛋糕體般的鹹糕 Dhokla。
以印度檸檬飲料 Nimbu Pani 爲靈感的醃鰤魚佐風乾草莓,好似南美 Ceviche 風情的酸香風格,新鮮開胃。英格蘭春天盛產的羔羊煎得粉嫩,搭配不同品種的青辣椒、尼泊爾 Timur 胡椒、煙燻 3 小時製成的蘿蔔畫龍點睛。
以肉桂、豆蔻、薑、蒜爲主調的 Lahori 雞肉,是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特色菜,搭配由肉湯製成的香米飯 Yakhni Pulao 與黑扁豆咖哩 Maa Ki Dal。
次大陸上的根源與風味遊歷
午餐席間,Chet 與員工們時而與客人聊天,時而嚴肅討論餐廳事宜,我們閒談了幾句,用餐結束後也是午間菜單供應的尾聲,趁著晚餐時段營業之前,一派輕鬆的 Chet 背起包包說要去健身房。一般的廚師在高壓環境的長時數工作後便精疲力盡,但可見 Bibi 不僅做到了讓人舒適待客之道,身爲主人的他們也身心富足。於是我們事後便與 Chet 展開了書信來往的問答,一窺許多他的料理哲學與餐廳經營:
身為旁遮普家庭長大的一員,這樣的成長背景如何影響 Bibi 的菜單?北印度風味在你的料理中是否占有顯著比重?
我對自己的旁遮普身分非常自豪,受到的不僅是味道的影響。例如旁遮普人在全印度以好客著稱──我們總是非常慷慨的主人──這深深影響了我們在餐廳的待客之道。就味道而言,菜單上仍有旁遮普元素,例如 Sharmaji’s Lahori 雞肉與 Maa Ki Dal。但 Bibi 並非純粹的旁遮普餐廳,我們樂於從整個次大陸汲取靈感。
Chet Sharma 在 Bibi 的菜單中盡情展現他所自豪的旁遮普根源,但同時樂於從整個次大陸汲取創作菜色的靈感。圖片提供:Bibi
餐廳是獻給你兩位祖母的頌歌。能否多跟讀者介紹她們?她們或她們的料理如何啟發兩款菜單?
我成長過程中與外婆和奶奶共度許多美好時光。一位極度節省、對食材與流程一絲不苟;另一位則較具創意,對食物充滿玩心。她們都是出色的廚師,事事從零開始、花許多時間料理。她們啟發我大膽用料,但在流程上極度縝密。Bibi 的哲學正是結合她們兩人的料理風格。
為了把印度各地的烹飪風格融入菜單,你顯然做了大量研究。可否談談研究過程──你是否經常在印度境內旅行以獲得靈感?哪些旅程或地區讓你印象最深刻?現行菜單中哪些菜色直接受那些經驗啟發?
我很幸運大約去過印度次大陸 30 次。疫情後次數減少,但我仍盡量每年至少去一次,有時甚至只快閃停留 24 小時。印度幅員遼闊,我的研究從英國開始:與餐飲界重要人士交流、閱讀書籍、透過社群媒體掌握在地作物,隨後拜訪農夫與生產者。第一次在海德拉巴的 Shadab 飯店嚐到的 Salan,直接促成鮟鱇魚料理的醬汁;在朋迪治里市試了 Mason & Co 巧克力,也自開業沿用至今。
來自英國西岸康沃的鮟鱇魚,碳烤至焦香卻保留腴美魚脂,搭配花生和芝麻為主調的 Salan 醬汁,另佐滑嫩淡菜更讓海味昇華。這道料理的 Salan 醬汁,源於 Chet Sharma 遊歷印度時在海德拉巴的飲食經驗。
Bibi 以創新方式詮釋印度料理,突顯英國頂級食材。在此季節,你想在菜單上特別推薦哪些本地食材?
晚春到初秋是英國食材黃金期,從羔羊、比目魚、羊肚菌到各式蔬果與漿果層出不窮;冬季則考驗廚師如何運用根莖類仍保有 Bibi 的鮮活。
有哪些食材在英國無法取得,必須直接自印度進口?物流與處理是否困難?
我們直接從印度無農藥農場進口單一產地香料,以及傳統非雜交稻米(如 Sona Masoori、Kaima、Joha、Gobindobhog)和用於 Roti 的 Paigambari 小麥。這些食材在英國並未種植,我們偏好直接與印度農場合作,而非透過第三方。同時也從朋迪治里市引進 Mason & Co 巧克力──雖然英國有不少優質品牌,但我們最喜歡的仍是它。
午間菜單供應的香米飯 Yakhni Pulao 以及搭配 Kebab 串烤的 Roti,Chet Sharma 執著於傳統非雜交稻米和 Paigambari 小麥的獨特風味,特地從印度進口這些難以在英國取得的食材來製作上述餐點。
在另一場訪談中,你說 Bibi 的菜「端上桌時不一定看起來像印度菜;它現代且前衛,但若有位印度祖母走進來嚐一口,仍能辨識其根源。」你的家人對 Bibi 的料理有何看法?有無趣事可分享?
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們──只要看看我媽媽的 Facebook 就知道她多驕傲!嚴格來說,她現在是我們家的「Bibi」,忙著照顧孫子,難得光臨餐廳。父母最近一次來是情人節,那天我爸爸笑說這是他最划算的情人節約會:不用付餐費,還能用敬老卡免費搭公車到市中心。
依你觀察,倫敦的印度餐飲界如何發展?有哪些地區菜餚或食材被忽視,而你想在 Bibi 引入或已經嘗試?或是未來菜單有何計畫?
自 2018 年我在 JKS 集團擔任研發主廚以來,倫敦的印度料理版圖已大不相同;各價位區間都有優秀餐廳。未來我希望探索中印度料理及印度東部部落區域的野生食材,有朝一日能把更道地的阿薩姆菜系帶到倫敦,但那或許需要一間專門餐廳才能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