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24 TIC 臺北國際廚藝挑戰賽「現場熱烹:李錦記中式肉類挑戰賽」項目專業組最高分得主,看台中潮港城研發主廚黃崎維如何以鴨肉展現深厚料理實力。
11 月 15 日至 11 月 18 日一連 4 天,從靜態冷展、烘焙藝術、藝術雕刻到現場熱烹,由台灣國際年輕廚師協會(TJCA)主辦的「2024 TIC 臺北國際廚藝挑戰賽」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
此次比賽匯聚了來自台灣、希臘、澳洲、韓國等 9 個國家的廚藝精英,共計 468 組選手參與角逐。透過競賽交流,參賽者不僅能相互切磋手藝、精進烹飪技術,更能拓展專業視野,激發創新靈感。
在現場熱烹項目中,以李錦記醬料為核心的中式肉類挑戰賽,台中潮港城餐飲集團的研發主廚黃崎維以鴨肉為主題創作佳餚,在肉與醬汁的風味組合上表現細膩,層次多變,一舉高分奪冠。
黃崎維(右四)榮獲李錦記中式肉類挑戰賽的冠軍。
以鴨肉迎戰中式醬料,主角與配菜相互輝映之作
「我想挑戰我自己。」
投身日本料理近 20 年以上的經驗,一個幾乎與中式醬料和快炒烹調無緣的料理體系,旁人聽到都不免懷疑黃崎維是不是報錯了比賽類別。但黃崎維語氣肯定,他還悠悠地補了一句,說自己上禮拜在台南比國際廚藝挑戰賽的西餐組,同樣拿到金牌最高分。
很難想像黃崎維可以在不同領域切換得如此自如,甚至連續拿下雙金,他歸功於日本料理在廚藝底子上的嚴謹要求,無論刀工或衛生,評審幾乎找不到扣分點。
從賽程規定中得出備賽策略,黃崎維透過李錦記舊庄蠔油、XO 海皇醬、麻辣上湯與蘇梅醬 4 款指定醬料,從中發想風味組合。在不限制是家禽或是家畜的前提下,黃崎維最終選定了較少人能在比賽中拿得出手的鴨肉作為主角。
以爆炒過的香料兌上蠔油與紹興酒而成的滷汁來燉煮鴨腿;鴨胸則採用港式避風塘的作法,先以油煎鎖住外層香氣,再以油炸方式將外皮整個脆化,才搭得上避風塘要的酥香。單吃之後可再搭配麻辣上湯與雞汁調製的醬汁,使整道菜在味覺上多出一道層次,更添驚喜。
配菜上黃崎維依舊煞費苦心,將蘆筍與 XO 醬以高溫爆炒,除了讓醬體的海鮮香氣被熗出,也能讓蘆筍保持脆爽度,起鍋前再拉油增添亮度。盤中除了淋上以鴨骨汁濃縮而成的褐色肉汁,也搭配用干邑白蘭地熬煮的鳳梨醬,帶香甜果酸與些許酒感的果醬能化解鴨肉的鹹度與油感,解膩更顯耐吃。
「料理的配色其實相當重要,色香味要俱全,不能只有主菜漂亮,配菜也會同樣影響視覺的感受,好的盤飾組合讓評審第一眼就能留下好印象。」
黃崎維的作品有紫有綠有白近乎 10 種顏色,又同時融合了 4 款李錦記醬汁,同時每道配菜也都獨立調味處理,在賽程匆忙而容易顧此失彼的時限下,黃崎維顯得從容,以行雲流水般的手法完成了這道鴨肉佳作,最終以顯著分差奪冠,技驚全場。
以鴨胸與鴨腿為主題,黃崎維巧妙運用李錦記醬汁完成色香味俱全的作品。
不侷限自己,是他的廚藝之道
但他還是不滿意。
因場地明火限制,大會現場配備的皆是高功率的電磁爐,由練習時使用商用灶台的大火,臨場改用電磁加熱,黃崎維坦言電磁爐升溫的速度極快,若不熟悉操作便容易過熱,自己在火候控制上仍有改善的空間。
食材選定鴨肉也是險招,鴨肉脂肪含量較少,肉質較瘦,烹調鴨胸最考驗廚師對熟度的掌握,一不小心容易過生又或是乾柴。
「備賽期間我幾乎一次都幾十塊鴨胸在做練習,並用相機詳細記錄每次的熟度與色澤,從中反覆調整火候,逐步掌握技巧,最後我甚至學會透過油爆時的聲音來判斷溫度。」
「勤能補拙」是他總結參賽的心得。很多廚師認為參加比賽可以依賴廚房工作的經驗,但越高規格的賽事,對於食材的控管、溫度以及衛生等操作的細節都相當要求,過程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必得事先演練過,才不容易失分。
從西餐到中式烹調,在國內奪下兩面金牌的黃崎維,目光已投向明年於吉隆坡舉辦的國際廚藝賽事。當被問及未來是要繼續挑戰中式、西式,還是其他菜系時,他表示不會將自己的廚藝侷限於任何特定菜系。黃崎維也計畫明年進入學院深造食品或餐飲管理領域。他說:「得先讓自己茁壯,才能提攜公司新進的後輩,也算是對公司栽培的報答。」
「但人生真的很難說。我覺得不需要把自己侷限在某條路上,廚藝的世界這麼寬,勇於嘗試就對了。」黃崎維說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