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端餐飲出走後,3 位創辦人繼續用精工細作的態度做元素單純的漢堡,只為給客人最直截了當的快樂和滿足。
Burnt 是燒焦的意思,當它與漢堡連結,你會聯想到肉排炙烤後的焦脆邊緣。然而,台北漢堡店 Burnt Burger 命名的靈感,是來自描述 Fine dining 的電影《天菜大廚》(Burnt)。
《天菜大廚》說的是天才主廚浪子回頭,組織全新團隊經營新餐廳,以獲得米其林三星為目標的故事。而 Burnt Burger 的創辦人 Vic、George 和 Nick,3 人都曾在米其林一星餐廳 T+T 工作。決定創業後,他們反而選了與 Fine dining 截然不同的方向,供應簡單又直接的食物——漢堡。
漢堡很簡單,由麵包、肉排、配料、醬汁 4 大元素構成。這 4 種元素又能各自輻射出不同風格,經過排列組合,形成各家漢堡店的獨門特色。Burnt Burger 也不例外,他們雖離開 Fine dining 廚房,卻把精工細作的精神用在漢堡上。
高比例手工自製食材,拉開漢堡的差異性
肉排是漢堡的靈魂。Burnt Burger 使用完整牛肩肉,自己修清、去筋、絞肉。生鮮食材的狀態無法規格化,如果收到的牛肩肉油花較少,他們再調入和牛的油脂,維持肉排風味和肉汁的穩定品質。攪打肉團時不加蛋或鹽,直到煎肉排才下鹽及胡椒調味。完成前再用噴槍炙燒表面,讓香氣噴發。
「我理想的漢堡是柔軟的,肉排多汁,麵包也好吞嚥。」Nick 說明。Burnt Burger 的麵包來自高雄烘焙坊,有別於許多漢堡店追求的扎實口感,他們的麵包質地較軟,稍一使力,手指就陷入麵包中。紙盒上的水滴圖樣,暗示著裡頭漢堡的柔軟多汁。
Burnt Burger 的麵包質地偏軟易入口,紙盒上的水滴正是暗示裡頭漢堡的柔軟多汁。
「做出有別於一般大眾想像的漢堡」是 Burnt Burger 設計漢堡的初衷。漢堡的經典醬料不外乎番茄醬或黃芥末醬,而 Burnt Burger 每款漢堡各有專屬醬汁:「Burnt 經典堡」是將手打美乃滋加入烤過剝皮的紅椒,讓紅椒的甜味融入其中。「炸雞堡」則用自家煉的蝦油拌入美乃滋,用鹹香的海味搭配炸雞。
花生醬漢堡的香濃讓許多人難以抗拒。Burnt Burger 的「花生牛肉堡」在花生醬裡加入焦化奶油,多了一絲堅果香氣。花生醬加上肉排極致豐腴,藍莓醬的酸則為這個組合帶來清新平衡。
配料的安排也別出心裁。常見的美生菜換成芝麻葉,「我們覺得芝麻葉不管是風味或是外型, 都比一般的美生菜來得好。」Nick 說。取代切片牛番茄的,是一顆顆油封小番茄,少了生味,剖半的小番茄在口中爆發帶鮮味的甜。
「Burnt 經典堡」將常見的美生菜換成芝麻葉,番茄切片改成油封小番茄,在細節處做出獨門特色。
培根可說是漢堡的重量級配角。Burnt Burger 使用台灣豬五花做成的義式煙燻培根(Pancetta),有別於一般薄片培根,他們將有厚度的煙燻培根切成骰子狀,慢火煸炒後放進花生牛肉堡中,每一口都吃得到有彈性嚼勁的煙燻培根塊。
配菜具美式風情,醬料調味粉亦有巧思
漢堡之外,還有「炸洋芋薯條」、「炸蕃麥」和「炸雞翅」3 款配菜,可選擇搭配醬汁或是「懇求粉」。懇求粉是肯瓊(Cajun)的諧音,這款來自美國紐奧良地區的香料混合匈牙利紅椒、紅辣椒及多種香料,風味鮮明且辛辣。因為創辦人都不太吃辣,便讓懇求粉的甜味突出,並把砂糖替換成蔗糖,「蔗糖比較不會融得那麼快,所以你吃的時候還會有一點口感。」Nick 說明。
炸蕃麥取玉米的閩南語發音,靈感則來自美國的玉米肋條(Corn ribs)。將飽水的玉米切成方便入口的條狀, 再酥炸到金黃酥脆,最後淋上微酸微甜的特製咔禮嘶辣醬,撒上鹹香的菲塔起司(Feta cheese),令人吮指回味。
「炸蕃麥」是漢堡店少見的配菜,將玉米炸出酥脆表皮和濃郁甜香,配上特製咔禮嘶辣醬和菲塔起司更令人吮指回味。
環顧 Burnt Burger 空間,有點難想像它位於 50 年的老建築中,裸露的水泥牆面粗糙自然,與線條筆直俐落的金屬吧台形成對比,木質牆面和家具連結原始和現代感,營造出溫暖氛圍。不要太冷冽、和客人形成距離感,是創辦人設計空間的出發點。
電影《天菜大廚》的最後一幕,是大夥圍著廚房的餐檯分享員工餐,一掃之前高壓肅殺的氣氛,廚房裡盈滿杯盤碰撞的聲響,以及聊天和笑聲。生活裡難免有筋疲力盡(Burnt out)的時候,Burnt Burger 想成為療癒回血的場所,用精心製作的食物,帶給每個人最直截了當的快樂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