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已成近年餐飲新寵兒。雀巢以旗下 6 款美極香辣醬料創作為題,讓 3 位主廚合力接招,端出 6 道創新佳餚。
辛香辣風潮席捲餐飲圈,帶動中國大江南北菜系和南洋菜色流行,就連法餐和義菜,也開始認識陌生的辣味。為了拓展廚師對辣味的想像層次,雀巢美極和名廚 MINGCHU 聯手舉辦「香辣探索盛宴」工作坊,邀請大廚使用雀巢美極調味品入菜,大膽演繹辣味的各種風味表現。
在社群時代的推波助瀾下,重慶麻辣火鍋、川味酸菜魚、泰式火山排骨甚至是韓國辣炒年糕等明星菜餚,吸引著無數人爭相品嚐——無辣不歡(甚至越辣越誘人)的飲食習慣已橫跨經緯,成為亞洲區新的餐飲流量與話題趨勢。
無論是生辣椒的鮮辣、油潑辣子的香辣,或是紅油的醇辣,辣味不僅替菜餚提香,也在口感上帶來刺激,於潮溼燠熱的台灣激起食客們的食慾。
但辣屬痛覺,從微辣到特辣,消費者的接受幅度因人而異,頗有差距。而在辣度下手過重往往會掩蓋食材本身風味,反之過低也無法完整傳達料理本身的層次。該如何拿捏菜餚在辣度上的分寸,又如何與酸甜鹹等風味共築平衡,都將是廚師在開發香辣型料理的過程中,得共同面對的挑戰。
為提供料理人靈感與激發創意,雀巢與名廚 MINGCHU 合作的雀巢美極工作坊台北場,邀請台北新派中式餐酒館「玖尹」主廚李國聖、行政主廚李冠儀,以及「趖-宵夜專門」共同創辦人鐘振文,率先試用今年 7 月即將公開亮相的 3 種全新醬料:美極麻辣紅醬、美極藤椒醬和美極麻香青醬,以及另外 3 款暢銷主打的美極紅燒鮮炒醬、美極椰漿粉和美極辣味燒烤醬。
3 位主廚以 6 款香辣醬料做風味開發,從粵式與中式家常菜的系譜間,找到能與川味香麻、美式煙燻和泰式的椰香,相輔相成的新可能。
講究食材本位的粵菜,辣該如何登場?
玖尹的李冠儀及李國聖,兩位皆師承鄺啟明師傅,在粵菜與港式點心上造詣深厚。做為今日工作坊的頭盤小點,李國聖運用了美極辣味燒烤醬和美極椰漿粉,製作出帶有濃郁煙燻風味的松阪豬肉包。
李國聖在外皮的麵糰中特意摻進椰漿粉,蒸熟後散發出淡淡地椰子香氣。而松阪豬也事先以燒烤醬醃製,再用熱鍋煎至梅納反應讓風味最大化,李國聖表示美極辣味燒烤醬經加熱過後味道趨於溫和,後韻帶甜,能與豬肉餡中的油脂完美融合,中和掉過強的香辣感,讓不嗜辣的人也能適應,在接受度上不輸其它熱門的港式小點。
李冠儀選用個頭碩大的草蝦,先以油炸定型鎖水,讓蝦身彈牙不回縮。原先只以雞高湯與美極麻香青醬來為蝦肉提味,後期李冠儀想到能再以雪菜入饌,醃漬蔬菜特有的辛辣與甘苦感,與雞湯和青醬一同煨製,讓層次更加有深度,收尾勾上薄芡,雪菜與醬汁能淺淺地貼在蝦身上,讓蝦肉不僅吃得到本身的脆甜,在尾韻還帶有輕柔的青花椒和雪菜香氣。
在醬汁濃度與風味的收張上,李冠儀保有粵菜的特色,以講究食材本身的鮮味為核心,在調味料的使用上拿捏細緻,不過份張揚,也不隱姓埋名,讓身為主角的蝦肉與青醬在口中表現有序,展現出溫順而綿延的層次。
脆皮雞為粵式名菜,在高溫油炸下,以麥芽糖刷抹過的雞皮呈現誘人的焦糖琥珀色,其表皮講究薄脆酥香,肉汁也得從肉身中淌淌溢出才算合格。
李冠儀選用玉米雞,先將美極麻辣紅醬、乾辣椒、花椒和蒜頭打碎混勻抹在雞腹中,然後線綁、淋醋水、風乾後油炸。油炸也分為兩階段,溫度是其中關鍵,先以低溫油泡讓雞身熟透,再以高溫讓表皮脆化並激發焦糖般的香氣。
李冠儀表示美極麻辣紅醬本身風味的鹹度與厚度已非常足夠,從外皮一口咬下時,能先嚐到雞皮的油香,再來是肉汁的鹹香,最後吃到靠近骨頭的部分,又能被美極麻辣紅醬鮮明的辣味給刺激到,同樣保有粵菜主配分明的特性。
辣味除了刺激,也能療癒身心
趖-宵夜專門共同創辦人鐘振文為了強調美極麻香青醬的表現,所以選擇風味單純的牛肚作為醬汁載體。他先以西餐慣用的香料水浸泡去腥,並添加溶液佔比 1% 份量的食鹽,讓鹽分浸到牛肚中,留有清淡的底味。
煮到軟透的牛肚以涼拌形式呈現,搭配黃瓜絲和洋蔥絲食用相當開胃,鐘振文提到麻香青醬本身滋味厚實、底蘊深沉,他巧妙地以薄荷葉增添清新的草本氣息,使醬汁味道更加明亮,相當討喜。
同時在場的廚師夥伴也有提問,為何不直接使用麻香青醬來燉煮牛肚提前賦味?鐘振文表示自己在嘗試過後,發現青醬經過加熱後風味會淡化,他還是推薦如同涼拌菜最後慣用麻油提鮮的手法,來使用此款青醬最為合適。
當紅豔的咖哩雞端上桌,瞬時畫風一轉,現場南洋感十足。鐘振文使用美極椰漿粉取代傳統罐裝椰奶,他強調原產自斯里蘭卡的椰漿粉奶味十足、口感滑順且使用方便,只需要以水兌開後即可入菜,且乾燥的粉類保存方便期限也較長。但相對地,椰漿粉的稠度較低,若在口感上有所追求,得再額外添加粉類或芡汁輔助。
鐘振文也以自製的泰式蝦辣油,為咖哩在辣度與風味的表現上賦予更多層次。蝦辣油以蝦子、油跟辣椒去煸煮,鮮味飽滿,不管搭配海鮮或禽類都相當合適。
鐘振文在尾聲的澱粉主食,發揮他在趖的本領,以深夜食堂的餐點概念出發,結合美極紅燒鮮炒醬和美極麻辣紅醬,研發出個性鮮明的紅燒肉醬。他表示美極紅燒鮮炒醬在加熱後會出現類似咖哩的味道,同時再以麻辣紅醬去強化香氣與風味上的表現。
肉醬風味濃郁,鹹香偏甜口,略帶稠度能夠很好地貼住麵條,而麵條吃起來也相當 Q 彈有勁,非常耐吃,是在深夜吃到會相當滿足的療癒食物。鐘振文表示這款紅燒肉醬不僅操作方便,覆熱後的還原度也很高,實際在餐廳執行能解放許多人力。
突破習以為常,以美極醬料賦予菜色新詮釋
施捷夫引領 3 位主廚對辣味使用展開討論。
除了 6 道融合美極系列調醬的創意菜色呈現示範外,工作坊也在「青青餐廳」第 3 代施捷夫的主持下,邀請 3 位主廚同台交流料理開發的過程,他先以研發的難點拋問,對承襲粵菜菜系的李冠儀及李國聖兩位主廚,該如何將風味飽滿且個性強烈的美極系列調醬融合進菜色之中?
李冠儀認同表示:「粵菜本身得體現食材的原味,相較在調味上吃得比較淡,因此在進行菜色研發時,該如何凸顯醬料特色,同時達到粵菜對口味平衡的要求,的確是在風味的組合上最主要的考慮。」
同是粵菜體系出身,天蔥國際廚藝顧問的陳俊銘也提出反饋:「美極的醬料是以通用為主,能應用在各種料理場合,反之也代表在風味或是辣度的構成上,不是以單一菜系如粵菜做出發點。所以像李師傅把藤椒醬結合雪菜來輔佐大蝦,就是在粵菜創新上很好的表現,辣度的拿捏上,也讓對椒麻接收度不高的消費者願意嘗試。」
「對中餐主廚來說習以為常的醬料,卻突破了我對料理領域上的認知。」西餐背景出身的鐘振文,笑著坦言自己對椒麻、紅燒等中式辣味元素較為陌生。但李冠儀卻稱讚鐘振文今日帶來的 3 道菜色,是以西式的觀點重新詮釋了中式風味的運用可能。
李冠儀以過往在海外工作的經驗為例解釋:「我過去跟來自智利的師傅一同工作過,他運用中式食材的的思維就與我們不同,以青江菜來說,中餐廚師可能多以汆燙或用做擺盤呈現,但外國師傅卻會嘗試剁細碎後煮成醬汁來使用。每一個師傅對於食材的運用或定義,我想完全取決於他本身料理的基底,以及文化的見識。」
3 位主廚分別從不同創作蹊徑中,找到與雀巢美極調味醬複合的方式,在新式辣味潮流下,拓展出在粵菜或是中式家常菜的料理可能。同時雀巢美極也以其穩定的產品品質,以及充滿可塑性的風味變化,解放了傳統繁複的備料環節,加快出餐效率,在缺工時代中成為廚師最佳的美味後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