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廚小聚:甜點與調飲 ,超脫想像的風味心體驗
作者 Karen Lin

因獨到風味創意與餐飲體驗而備受推崇的職人難得聚首,帶來第一手風味發想心法與市場觀察。

在台灣過去的飲食文化裡,甜點和調飲幾乎從未有「必要存在」的定位,在消費市場亦屬小眾。然而陳琮渝(Wise)和劉欣蓓(Pei)卻以原生文化為底蘊,默默扎根,讓甜點與調飲如同咖啡、烘焙或地酒等「外來文化」,在豐沛創作力的激盪下,長出台灣獨有的風味樣貌。

這次名廚小聚以「超脫想像的餐飲『心』體驗:甜點與調飲」為題,集結栗林裏甜點概念店經營者暨主廚之一的陳琮渝,以及 unDer lab 實驗性酒吧主理人劉欣蓓擔任講者,並邀來飲食作家毛奇與主廚對談,分享經營路上的心法與歷程、創意發想過程與市場觀察。

unDer lab:理性與感性的風味碰撞

劉欣蓓主修化學工程,卻有個熱愛飲食和電影、多愁善感的靈魂,讓她擅於將生活記憶與情感轉化為風味的一環,藉由精準的科學邏輯拆解風味再重組,讓每杯酒都成為對品飲者低聲呢喃的故事。正因揉合兩極的調酒概念,讓劉欣蓓榮獲 2021 年金點設計獎「D-02 情境體驗」的肯定,並於 2024 年率 unDer lab 獲得亞洲 50 最佳酒吧第 72 名,並摘下 Taiwan Bar Awards Top 3。

劉欣蓓擅於將生活記憶與情感轉化為風味的一環,並藉由精準的科學邏輯拆解風味再重組。

劉欣蓓打造的 unDer lab,可說是以調酒為起點的餐飲實驗劇場。低調潛入地下空間,ㄇ字型座位宛如板前料理的場域,搭配上不定期變換的裝置藝術,既是視覺焦點,也創造與顧客零距離的劇場氛圍。以雞尾酒為主軸的酒單(Cocktail tasting menu),將食物視為元素之一穿插其中,強化不同調酒的風味情境與畫面感,並透過互動橋段提升客人參與度,喚起更多的情感想像與連結。

劉欣蓓舉最新一季「街頭小吃」雞尾酒套餐為例,就將時間切割出不同區段:下午 5 點由氣泡 Fizz shot 搭配生蠔;下一杯是在街頭走逛時便於食用的「刈包感調酒」;一路推進至結合青草涼茶、龍眼乾等食材的雞尾酒調飲,除了表現台式青草藥鋪的草本氣息,上桌時當場炙燒印著「大吉」的籤詩,表現台灣以符令籤詩祈福的文化意涵。

沉浸式展演,強化情境體驗

「整套 Tasting menu 透過不同時段帶入場景,從敘事過程塑造出品飲情境,酒感也從傍晚、深夜到清晨由淺至深逐漸堆疊。而將民間信仰文化與食材都編排進調酒,除了創造出沉浸式展演,更強化了感官體驗和互動討論。」在 unDer lab,酒與食物都成為載體,如同置身一場電影或表演,使人投入其中並暫時忘卻煩心之事。

透過 Tasting menu 的敘事,unDer lab 將酒與食物化為一場讓人能沉浸其中的展演。

此外,劉欣蓓也自 Mojito、Gin tonic 等恆久不變的經典擷取靈感,重組套入在地食材與台灣飲食樣貌。如同飲食策展人的她,讓藥膳羊肉湯、涼麵、珍珠奶茶和清心烏龍手搖飲等元素輪番上演,既在地又國際。更有一版菜單設計為 6 款酒單對應自選茶種,製作出「茶調酒」的組合方式,表現出台灣手搖茶自選甜度和冰塊的高度獨特性,也輕易帶起強烈的情感共鳴與文化連結。

「我認為,『五感』表現的情境是相對直覺性的。但要能讓人留下深刻記憶,還需要『第六感』——也就是情感,必須透過精密鋪陳,觸發身心共感的情緒。所以好的味道要找出連結讓人產生聯想,並身歷其境,就能進一步創造感動、打動人心。」劉欣蓓以條理分明的口吻做結。

栗林裏:模糊甜鹹界線的甜點新風潮 

自 Fine dining 概念而起、後來更獨立成為主角的盤式甜點風潮中,擅長「模糊鹹、甜點分界」的栗林裏,尤其引人矚目。栗林裏經營者暨甜點主廚之一的陳琮渝,生長於彰化員林務農之家,讓大量運用在地食材、走入產地,成為陳琮渝口中「自然而然的事」。

出身於務農之家的背景,讓陳琮渝自然而然地走入產地,運用大量在地食材創作。

自餐飲管理科系畢業後,他選擇以日本料理為起點,卻又因體質對海鮮過敏而忍痛放棄,因緣際會下轉入甜點領域。而在 MUME 工作期間,更隨著食材獵人打開了對各地風土的理解與創作靈感。

然而,陳琮渝從未因此放棄成為一名廚師。因此開設栗林裏時,餐廳風格不僅打造出如同日本料理板前用餐的形式,帶來敘事風格與互動感強烈的獨特體驗之外,更透過一年五套、快速更換菜單的方式,讓熟客得以廣泛認識台灣當季食材的風味表現。

他感性地說:「藉由自己的手好好運用食材、不要浪費,是一件很珍貴的事。因此我們至今沒有使用過進口果泥、全數自行生產製作,有時一季就得手剝超過 120 斤的板栗,而這也僅是其中一個食材而已。」

Fine dining 思維解構風味,葷食和茶飲皆成創意

因此,在栗林裏,可見非典型甜點元素被大量使用,蕈菇、味噌、豆腐、毛豆和台灣野菜等皆成食材。改變質地是他設計甜點的邏輯之一,例如讓液態的茶湯或醬汁變形為冰淇淋、泡泡、晶球或粉末等,不斷模糊鹹甜點之間的邊界。

而台灣人味覺記憶中常見的甜鹹搭配也出現在菜單中,連結在地飲食文化。像是一道以過貓、晚香玉筍和牽牛花苞搭配胡麻醬冰淇淋的創意,就是將沙拉醬改以冰淇淋表現醬汁感的詮釋;或是 2024 年秋冬菜單上的「冬青」,利用夏末吃瓜退火的飲食習慣,改為填入奶凍與醋漬青木瓜、百香果和新鮮茉莉涼粉的冬瓜盅,呈現出猶如套餐開胃前菜的清雅面貌。

在栗林裏,可見非典型甜點元素被大量使用,蕈菇、味噌、豆腐、毛豆和台灣野菜等皆成食材。

陳琮渝表示:「『依旬而食』對 Fine dining 餐廳是習以為常的事,但甜點店多數使用冷凍水果或果泥來創作,因此風味表現相對雷同,也限縮了季節食材的可能性。加上過去甜點師較少利用『葷食』來堆疊風味,這成為栗林裏後來發展甜點套餐時,能與其他甜點店做出風味架構差異的重點之一。」

現場烘烤與製作,也成為栗林裏與顧客互動的巧思之一,藉烤焙麵團、打發奶油時迸發的香氣,炙燒時劈啪作響的火光音效或燻香氣,直接觸發顧客感官,快速進入情境,形塑出儀式感豐富的餐飲體驗。

也正因栗林裏的創作非一般甜點,因此對陳琮渝和栗林裏團隊來說,不論是甜點套餐,或是跨界聯名的餐會,都能以甜點為載體隨意變形。然而隨著市場對盤式甜點的接受度愈見成熟,他與團隊對栗林裏朝 Fine dining 發展的期許也更明確。「我們勢必要從一家甜點店,成為一家甜點餐廳。」

活動終曲,觀眾向陳琮渝與劉欣蓓拋出「精緻餐飲如何破圈、並從中找到新的商業模式」的大哉問。對此,陳琮渝顯然早有答案:「消費 Fine dining 的客群有其基本盤,也相對有限,因此破圈只能從『定價下修』、『份量多寡』之間找出甜蜜點,並且比大家願意付出的價格上再多一、兩百元,逐漸創造出盈利空間。」

劉欣蓓補充,也可增加不同營業模式來觸及不同客群,像 unDer lab 只有週日做套餐,僅 28 位顧客可以喝到以套餐邏輯鋪排、更具實驗性的作品,藉此也能成為店家扎穩潛力市場的商機。

在問答環節,劉欣蓓及陳琮渝以自身經驗回應觀眾的提問。

名廚小聚贊助夥伴

官方指定咖啡合作夥伴|Nespresso Professional

Nespresso Professional 致力為星級飯店、精緻餐飲及辦公室企業客戶提供多元的商用咖啡方案,除各式專業咖啡機、精選頂級商用咖啡膠囊外,亦提供時尚咖啡配件與尊榮專屬客製化服務,滿足其顧客對於高品質咖啡的需求。Nespresso 更於 2022 年正式獲得 B 型企業認證™,以行動實踐每一杯咖啡的永續正向價值!

官方廚房設計合作夥伴|Kit-Chen

「More than just a kitchen.」是啟辰 Kit-Chen 創立的初衷,主張在求新求變的餐飲市場及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氛圍裡,商用廚房也該融入更多現代化的科技與思維,在實用與視覺上精益求精,讓商用廚房超越生財工具的價值,成為開創餐飲挑戰的重要資產。啟辰 Kit-Chen 期許自己:立足於傳統的價值之上,不畏跳脫框架,以勇於挑戰的精神追求商用廚房的新高度。

官方餐具合作夥伴|WAGA

在當今的餐飲文化中,享用食物已不僅是味覺的體驗,而是一場充滿靈感的旅程。WAGA 深信,餐桌是追求美感與品味的舞台,透過精緻的餐具與巧妙的擺盤,將日常用餐提升為美學饗宴。WAGA 的餐具不僅是實用工具,更是藝術品,讓每一餐都充滿儀式感與美學價值。讓我們共同探索無限的美學可能性,將每一次的用餐變成視覺與感官的盛宴。

年度產業夥伴|協億

義大利 Olitalia 奧利塔橄欖油在台深耕超過 20 年!最新推出採用環保 r-PET 包裝的「FRIENN 高溫專用葵花油」,更輕巧便利,油品耐高溫及穩定,兼具身體健康和環境友善,是居家常備不可缺少的食用油!

產業夥伴| 元寶食品

元寶食品是國內進口精緻食品的領導者,專注引進歐洲頂級品牌,涵蓋乳製品、頂級食材及烘焙原物料。擁有豐富的進口管理與供應服務經驗,致力於專業永續經營,並透過烘焙技術與專業團隊,提供業務、產品應用規劃及技術支援,強化烘焙與餐飲雙通路,期望成為國內餐飲產業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產業夥伴|FB Solution

法念食品(FB Solution)隸屬法國 Le Duff 集團,專注於為大中華區餐飲專業人士提供便捷高效的烘焙解決方案。我們從冷凍麵團、麵包到甜點及原料,產品豐富多樣,確保品質與口味。所有商品採用高品質原料,原裝進口,滿足各類需求,成為廚師們的最佳選擇與合作夥伴。

產業夥伴|久利酒藏

久利酒藏創立於 2015 年,日本酒類專業代理,承襲日本職人精神,堅持將日本酒出廠時的最棒的風味及最佳的品質原封不動地引進台灣,故我們全程採用冷藏運輸及冷藏倉儲,以讓台灣的消費者們能品嘗到最棒的風味,同時也對釀酒職人們辛苦釀出的銘柄表達最高尊敬。

文章段落

撰稿 Karen Lin
責任編輯 Atomy
攝影 面白創意
首圖 面白創意